下一代高教機議題引發討論,漢翔航空董事長廖榮鑫表示,漢翔現有400位研發工程師,如果接下高教機的研發工作,還需要300位工程師,生產線組裝人員需求達2000人以上的工作機會。廖榮鑫也表示,現有F124發動機是與國外合作,雖然自製率約40%,不過出口許可「不是問題」。(李人岳報導)
空軍下一代高教機的議題引發各方討論,漢翔航空董事長廖榮鑫表示,國內自行研發製造和國際合作生產的最大差別在於資源分配,我方在國際合作中所能取得的利潤有限,自行研發的利潤自然比較高,其次在航空產業界的認證,國內的一連串航太產業供應鏈可以藉著軍機業務起步,未來進入民航機市場要取得認證將可相對容易一些。廖榮鑫評估,漢翔現有400位研發工程師,如果接下高教機的研發工作,將還需要300位工程師,生產線組裝人員則可有2000人以上的工作機會。廖榮鑫:『如果國際合作,我們400個工程師吃飽閒閒,如果自己做高教機,我們除了這400個工程師,我們在頂峰時預估還要300個工程師,那其他組裝線上需要的技術人員,我們也預估大概是2000人。』
至於行政院長張善政等外界擔憂國內研發的成本和規模經濟問題,廖榮鑫說,先進高教機的自製率和外包比率一定會比IDF高,而且往後30年的維修業務若都留在國內,那才是更大的市場;同時現有F124發動機是與ITEC合作,雖然自製率約40%,不過出口許可不是問題,並不是漢翔評估全案的最高風險。廖榮鑫舉例,近來有很多議題討論美國總統甘迺迪推動阿波羅計劃是否值得?不過計畫過程中累積的科技與人才,其實才是無形的資產。
漢翔副總經理杜旭純進一步解釋,義大利M346教練機的產量其實還不超過66架,國內的需求其實算是不小的訂單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酒店經紀琳琳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